創業12年,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堅持攻堅克難,自強不息,從最初產品應用于500萬像素攝像頭,到適用2億像素攝像頭,從一開始配套雜牌手機,到成為華為、小米、榮耀、OPPO等知名品牌的主力配套商,公司以技術創新引領產品升級,讓當初只有4張辦公桌、7個人的創業團隊,如今壯大到擁有員工6000多人,在國內外布局4座生產基地,成為國內手機核心器件領軍企業。
一路走來,中藍電子不僅踐行了“不跟跑、只領跑”的發展初心,也見證了老工業基地培育“新字號”的無限潛力。
無中生有的“創新之樹”
以“石油城”著稱的遼寧盤錦萌生中藍電子這樣的“創新之樹”,在公司董事長王迪看來,頗有幾分機緣巧合。
2010年,27歲的王迪已經在盤錦一家汽車裝備公司干得風生水起,交出了年銷售額10億元的成績單。這年秋天,他參加德國漢諾威車展,被機器人搬運、焊接的場景所震動,意識到制造業許多工序采用自動化方案的重要性。于是,王迪聯系掌握了國內一流微機電產品研發技術的吳發權,打算引入自動化技術提高公司的生產效率。
結果,吳發權的精密技術無法與汽車裝備生產相匹配,兩人卻研究起了利用自動化技術生產手機攝像頭馬達的商機。所謂馬達,就是驅動鏡頭對焦的微型電機。2011年,經過反復的市場調研,王迪、吳發權決定聯手創業,在“石油城”孵化這個完全陌生的產業。
初創的中藍電子,沒有廠房、資源和名氣,甚至整個東北地區都沒有相關產業鏈。公司租用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民房,由吳發權帶領的技術團隊就在這里開始了技術攻關。
三室一廳的房子內,除了三個房間住人和做實驗,客廳里擺放的4張桌子就是他們的研發場所。大家一天只睡五六個小時,用過的泡面盒子堆了一地。悶了五六個月后,一款用于500萬像素攝像頭的馬達試制成功,良品率達到80%以上。
中藍電子正在積極推進產線布局,實現產能和產品良率同步提升(受訪單位供圖)
勇于挑戰的“行業戰艦”
帶著產品首次跑市場,王迪碰了一鼻子灰。當時,國內手機和零部件企業絕大部分在南方,東北企業名不見經傳。國內某知名手機品牌高管聽完中藍電子的產品匯報,沒有問及技術細節,只撂下一句“你還是先去把雜牌機做好吧”,就匆匆離去。
這句話提醒了公司“曲線救國”。王迪只身南下,一家一家拜訪三線客戶。不到一年時間里,王迪接觸了15家客戶,談成了14家。當王迪重新找到這家知名手機品牌的高管時,對方為中藍電子的誠意和能力所感染,一周后向公司發出了供應商代碼。
事實上,當時的品牌手機因為供貨系統規范,配套商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,而且還要接受各種嚴苛的要求。相比之下,雜牌手機采購零部件的價格較高,限制少,當時中藍電子就有人提出:“還不如跟著雜牌機掙快錢。”
“做難事必有所得,挑難事必有所為。”王迪帶領公司高管幾經商討,決定著眼長遠,與品牌手機結伴而行,在不斷接受更高挑戰中帶動企業規范管理、磨煉能力。幾年過去了,隨著手機行業大浪淘沙,雜牌機沒有了立錐之地,中藍電子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,并在之后投資10億元人民幣挺進技術難度更大的鏡頭器件領域,成為馬達與鏡頭雙輪驅動的“行業戰艦”。
中藍電子積極推行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,構建員工服務與保障體系,筑強企業發展根本(受訪單位供圖)
攜手前行的產業集群
12年逐光而行,目前中藍電子馬達產品出貨量位列國內第一、全球第二,已是手機馬達領域妥妥的“隱形冠軍”。華為、小米、榮耀紛紛領投中藍電子,并確定其為核心供應商。公司以1500余項專利持有量,推動高端馬達以及中高端鏡頭進入規模化應用時代。
公司快速發展,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的有力支撐。“疫情期間,國內有哪個地方愿意投資好幾個億,為企業建設產業園區?”王迪說,盤錦市和高新區高瞻遠矚,提前布局支持企業,為公司拓展了發展空間。
2020年,盤錦高新區投資近7億元的光學電子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封頂。2022年7月,中藍電子正式進駐光學電子產業基地,產能迅速擴張一倍以上。“去年各大品牌手機紛紛選擇國產替代,對高端馬達的需求放量增長,我們的產能沒有制約供貨。”王迪說。
其實,早在2015年,盤錦高新區就和中藍電子聯合創辦電子產業園,成功引進4家手機攝像頭核心器件生產商,形成了手機核心器件產業化發展新格局。目前,盤錦高新區與中藍電子共建的中藍電子產業園,有5家企業即將落地,12家企業正在洽談協商進駐事宜,一個智慧化光學電子產業集群,正在渤海之濱初見雛形。
盤錦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魏曉東介紹,盤錦市以“產業集群、要素集聚、土地集約、突出主業”為原則,推動“微產業園”發展模式,以政府提供標準化廠房,企業支付租金的風險共擔、利益共贏方式,推動光學電子特色產業在“石油之城”實現差異化發展,正以新勢力匯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能量。
來源:新華網客戶端
聯系電話 0427-8588599
0427-8588288
地址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
中華北路388號
E-mail zet@zet-china.com